公司法务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别:
1、合规类:使公司经营活动与法律、管治及内部规则保持一致,即事前风控。
2、合同类:合同模板制定、商业谈判、合同审查等。
3、诉讼类: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公司利益。
4、知识产权类:商标、专利的申请维护等,保护公司智慧成果。
以上各项工作不一一详述,一般来说,越大型的集团公司会对法务工作分配得越细致,一人负责一个口,大家都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,在自己的岗位所专注的领域实现KPI。
虽然部分工作必然存在交叉协作,但只要管理得力,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是适当的。
就我的经验以及一些道听途说,如果法务突然忙得飞起,大概率以下几种情况:
不论是主动起诉还是被动应诉,都说明了公司的某项大型业务出现纠纷,并且不能通过商业谈判的方式解决。
碰到这种情况,法务的工作量就会突然增大,细数工作如:调取合同并研究重点条款、整理相关会议纪要与录音、与业务人员交接业务细节、询问技术顾问技术交底问题所在、撰写诉讼方案、突发诉讼费用的预算申请等等。
以上种种还不包括向大BOSS汇报和与律师团队对接。
法院开庭后,法务的后续工作也要根据对方的答辩理由不断修改调整。案情复杂的案子诉讼周期持续一两年是很常见的。
为避免风险,在公司并购和证券发行等重大行为前,法律尽职调查是必要步骤。
若在尽职调查中或后期执行中出现问题,提供解决方案是法务逃避不了的工作,自然要加班加点做plan B。
此外,根据我国法律法规,公司发债、上市的标准十分严格,各公司初次整理材料时都会有些许问题,或许这算不上阻碍,但足够法务头疼的了。
这类情况重点针对新兴行业,比如网约车、互联网金融P2P等。
法律具有滞后性,总是社会上先出现某一新兴事物,国家再根据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制定颁布相应政策和法律法规。
那加速推动国家颁布相关规范措施的往往是社会负面事件,如网约车司机强奸杀人案、某P2P暴雷。
作为这类公司的法务,不仅要合理合法解决已出现的问题,还要在国家颁布相关规范措施后进行紧急合规整改,最终面对大众的服务条款可能是数十讨论版本中的最优选,而背后的法务人员为了使公司能持续合法经营,同时又不过多变更业务模式,不知费了多少脑细胞。
虽然一家公司是独立法人,在业务、人员、资产、机构、财务上独立于股东,但公司治理毕竟是人来操控。
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纷争!
公司治理、投资者关系一有调整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,法务不仅要准备变更文件,重点在于股权架构的设计,期股、虚拟股、实股如何分配?
如何避免再次发生不稳定因素?
我猜,强大的法务人员可能头发留不住了。
总体而言,如果法务突然忙得飞起,大体是公司摊上事儿了,而且这事儿少有过往经验可参照。
作为公司重点部门,销售忙,说明公司业务量增大。
研发忙,说明公司新的研究成果即将问世。
行政忙,说明公司后勤管理给力。
法务,大概是公司里唯一一个不忙起来才是好事儿的部门。